时·无间 | 陈向兵的风景书写”展览在罗湖美术馆开幕
为助推“服务强区、先锋罗湖”的文化艺术新气象,展示深圳文化成果和时代精神风貌,推介深圳本土艺术家,由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、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办,深圳市罗湖美术馆承办的展览“时·无间:陈向兵的风景书写”于11月13日至27日在罗湖美术馆展出。
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封治国教授任学术主持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肖芳凯担任策展人,展出了深圳大学陈向兵教授近年来创作的油画、水彩及手稿作品100件。
作者简介
陈向兵:1970年生,艺术学硕士。现为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副主任、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、深圳大学美术馆馆长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广东省美协理事,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。深圳市教育学会美术专委会理事长,深圳市南山区美术家协会主席。曾策划展览50余场,在《美术》《美术研究》《艺术当代》《画刊》《美术观察》等专业刊物发表文章近百篇,出版个人画集7本。作品曾入选:第11届、12届全国美展、第4届全国青年美展、第5届北京国际等国家级展览十余次。曾获第二届亚洲美术双年展学术奖,第12届广东省艺术节金奖、第13届广东省艺术节银奖,首届全国中青年油画展优秀作品奖、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油画展优秀作品奖、广东青年美术大展银奖、首届广东省高校油画作品学院展二等奖等10余次奖项。
出版专著有:
《另一面: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、文化与政治》吉林人民出版社
《艺术现场:当代深圳的视觉图像与叙事》江西美术出版社
《图像的解析:深圳南山美术家评论文集》吉林人民出版社
作品曾被广东美术馆、广东画院、烟台美术博物馆、深圳美术馆、关山月美术馆、深圳画院、大芬美术馆、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、博正文化等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。
开幕现场
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宣布展览开幕
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、中国美协理事、广东省文联副主席、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梁宇致辞
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、中国美协理事、广东省文联副主席、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梁宇致辞中说道,陈向兵老师是一名优秀的艺术家,这次展览又有很多新作出现,他从艺术的高度、题材的广度以及技术的厚度潜心地创作。他在创作实践的同时不断地进行理论探索,对中国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有他自己的解读。同时他也是一名重要的策展人,在很多重大艺术活动中,他都担任过策展,为深圳文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、专职副主席金琇致辞
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、专职副主席金琇致辞表示,陈向兵老师不仅在美术实践上有很多丰硕成果,荣获了很多荣誉,而且还发表了百余篇的学术文章,同时还有几十场的策划展览的经历,又有丰厚的教书育人的成果,令我非常敬佩。我觉得他的画给了观众想像空间和情绪表达空间,在二维的空间中实现了非常奇妙的时空互动。
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主席汪晓曙致辞
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主席汪晓曙致辞中说道,这次比较全面的看到陈向兵老师的作品,我感到非常感慨。在这些作品里面,他借用于我们传统的表达方式,加上他对绘画技巧以绘画的思想情感来引导他的作品创作走向,同时把最当下的观念和对于时间的判断倾注在自己作品里,这是最感动的。
学术主持、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封治国致辞
展览学术主持、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封治国致辞中表示,陈向兵老师始终执着于对绘画时间性的追问。将他近二十年的作品汇集起来,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,他已然不动声色地为我们叙述了一部关于时间的历史,同时,他也持续描绘并建构了一个关于时间的形状。
他的作品以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为持续描绘对象,他在笔触的交叠和色层的挤压中不断变异物象,并通过笔法的运动性消解客观物象的语义与语境。在我看来,历史、当下;清晰、模糊;运动、凝滞;遮蔽、还原;生发、隐退,正好构成了艺术家创作的五对鲜明概念,也因此形成了陈向兵作品的核心语法辞典。
策展人、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博士肖芳凯介绍展览情况
策展人、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博士肖芳凯介绍展览中表示,此次个展是陈向兵迄今为止较大规模的展示。涵盖了2009至2024年近十五年来不同时期的作品,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创作面貌。包括人文影像、自然之物及都市景观等。媒介涉及布面油彩,纸本水彩、水墨和部分手稿。作品既是一种记录,也是语言探索的基础,更是一类视觉研究。通过梳理,本次展览大致分为四个板块:“草木吟”“现场与非现场”“主体及其回归”和“叙事风景”。
其间,隐现了几条结构线索。一是,关于风景的议题。陈向兵的自然、人文及都市风景,记录了个人持续观察世事的焦点。二是,关于时间的表述。陈向兵通过艺术的介入,将“时间”渗透于不同题材和各式主题。其笔下的草木、花植、庭园、都市及非现场,凝聚着人文的痕迹、历史的记忆及自然的灵魂。三是,关于研究的意识。
陈老师作为创作者,同时也是观察者和评论者,不同视野的切换,突显了其风景书写的另一重研究性,具有从“可读”到“可写”的两类文本特征。
艺术家陈向兵致答谢词
艺术家陈向兵向罗湖美术馆捐赠作品
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马瑛为艺术家颁发收藏证书
深圳市书协副主席、罗湖美术馆馆长于延丰主持开幕式
展览前言
相对于欧洲“风景”(landscape)所涉视觉占有的判断,中国语义中的“风景”,趋向于归属天地的自然和观念系统。无论是《释名·释天》的“景,境也”,还是《说文解字》的“景,光也”,均意味着相对一致的时空与价值观。及至五代荆浩之“六要”,针对“景”乃“制度时因”的具体阐释,在季节与时序剪裁的景物忖度中,逐渐确认了时间与情绪的永恒议题。“时间”,就此开启了与“空间”深度联动的全新诠释。“时”因,亦演绎出自然时间、人文时间和历史时间的表达。风景与时间,更深嵌于历代艺术家的创作系统。
正如米切尔所言,“风景是一种媒介,一种由文化中介的自然景象”。对于当代创作者来说,透过风景看见的是主体与世界、他者及自我的关系。某种意义上,出于“间离”的悖谬,自然、人文与历史又因艺术家充满思虑的糅合而映衬了“无间”并置的事实。在虚幻与真实的撩拨中,生发了福柯第四准则之异质空间与异质时间的交互模式。风景的“异托邦”或“异托时”,于现实存在的想象空间与另类时间,显现了相关知识秩序的轮廓,以此展示了超越结构、体系和规范之于时空的复杂形态。
陈向兵的风景书写,即建立在生命经验与历史变迁的文化场域,以舒缓或激扬的笔法,展开个人与当代视野下的“风景”构建。这种略带悲悯的抒情话语,接续了看似闲适、实质凝重的隐喻风格,凸显了当代主体建构的又一面向。从其风景的书写来看,一方面立足于自主表达,引导自然之景的介入。这不仅是自然时间的蔓延,还隐含了不同的人文指涉。另一方面,作为当代观察者,游移于自我与他乡、现实与记忆之间,两种景观构成了一种历史性的观照。而类似风景片段、笔触编织的交叠与融合,逐渐生成一种为异质性自然、人文及历史时间浸润的视觉语境,折射出艺术家之于草木、花植、亭台、废墟与都市的微妙情愫。
本次展览,以陈向兵教授有关风景书写的视觉历程为线索,旨在勾勒一幅拆解形而下之景的当代形貌。于此风景世相中,大致可见若干时间痕迹。
一是依附于自然时间的草木吟咏。在自然的“形态”与“状态”两类书写中,花草、杂木、丛林之影迹,透显出淳朴而柔润的生命意识,并随机释放为笔触纵横的演绎方式。据此谱写的行吟之作,彰显了契合个人心境的自然世界;二是涉及人文时间的主体及其回归。藉由历史与当下的肌理,将“游心”之性投射于现实,令其笔下摇弋的亭台、山石、平坡等,作为预设的对象和自觉的载体,始终处于松快、超脱与游离的人文情境;三是关乎历史时间的现场与非现场。以“在场者”与“非现场”为架构,在留存岁月影像的同时,叠加了现世的观看。而随着驻足与去离的笔意渗透,又呈示了一种非历史时间。这种双重回返的维度,构成了一种历史与文化风景的图像叙述;四是“异托时”下的风景叙事。图画书写本为无间的超验旅程,既有一气呵成的流畅,亦有凝重而惆怅的追索,皆承载了风景之于主体的叙事角色。仿若进入流转不息的万物世界,沿着信笔游弋的秩序内化为心印。
作为兼具作者、观者和论者视野的艺术家,陈向兵有着明确的实践与理论转化意识。日常风景的知识、感受与思索,被转换为不易察觉的学理脉象,引导了一条“无间”化途。通过对“时间”的置换,又并未遮蔽“风景”的观念本身,而将之并行于海德格尔式的“世界”,最终纳入自我形塑中的都市文化场域。于此,在梳理风景、时间与个体逻辑的前提下,触及了当代实践的一个核心,即目光所及之“景”,皆为自然、人文与历史时间的无限流动。
肖芳凯
2024年11月
展览现场
文稿来源 | 罗湖美术馆、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
排版 | 杨冉
审核 | 孙丽婷 张晓东 陈向兵
编责 | 苏铭泽